找到相关内容376篇,用时6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吉藏与大乘《涅盘经》

    观念,提出崭新的诠释。   关键词:藏、三种法轮、五味、中道、正、佛性、判教、常住、常乐我净、无得   页113  吉藏(549─623)为陈隋时代(六世纪末至七世纪初)三论学统的代表人物。[1]...经教相上的分别,文内提到《涅盘经》:  但众经皆有傍、正义。《般若》广破有所得,明无依无得,为正宗;佛性、一乘为其傍义。《法华》广明一一果,为其正宗;无所得及佛性为其傍义。《涅盘》广明佛性常住,为斥...

    廖明活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4370826.html
  • 天台化法四教“三藏教”之研究──以《教观纲宗》为架构(1)

    等分烦恼,道灭的果灭,则无法到达涅槃解脱,又在三界中受苦,继续轮回的就生起。  、思议生灭十二因缘  所谓十二因缘,乃是构成有情生存的十二个关联条件,指无明、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、爱、取、有...法论也。”[42]智者大师以四种十二因缘,配合藏、通、别、圆四教来阐释其义理。三藏教的思议生灭十二因缘中的“思议”,指界内钝根,破见、思惑,能令行者出分段生死,但未破尘沙、无明惑,所以名思议;“...

    正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9015874441.html
  • 佛学常识

    须弥山为中心,最下层是空轮,层层向上是风水金等四轮体,金是指含金质的固体地形。 从地面向上,至须弥山之半,是第一层天。至山顶为层天,再往上有四层天,这六层天,都有男女饮食之欲,所以称是‘欲界天’。再...本来无常,在内的众生又被一切烦恼缠缚,不得自由,不断生死,所以称三界为‘火宅’,称众生为‘凡夫’。 凡夫共分六类:一、天,、人,三、阿修罗,此三强称曰‘善道’,著虽处火宅,尚享有小安乐;四、畜生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1176413.html
  • 普賢菩薩在大乘佛教中的定位及表徵

    諸執金剛之上首。   也有稱普賢為等覺之大士、人之上首[19]。“人”者,與“果人”對稱,乃對未達到佛果之前的修行者的總稱。《翻譯名義集》卷四:“又人五力,佛果十力。人五力者,一信力,...此“理”即稱為“性海”(比喻真如之理性)。這樣,普賢為,諸佛為果。如以《華嚴經》為例,蓮華藏世界三位聖者即“華嚴三聖”中,毗盧遮那[74]佛象徵理智完備,文殊主智,普賢主理,如此則脅侍普賢、文殊...

    张子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5454779430.html
  •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

    人生的生死循环,通于过去、现在、未来的三世。从过去世“无明”和“行”的,缘起现在世的“识”、“名色”、“六处”、“触”、“受”的五果。又从现在世“爱”、“取”、“有”的三,缘起未来世生和老死的果。...   了“生”脱“死”的佛学智慧  江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王小珍 邓庆平  所谓佛教的生死观,是佛教对人的生死现象和奥秘的总看法。《妙法莲华经·方便品第》说,“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...

    邓庆平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13491987039.html
  • 袁了凡佛学思想析论

    当然,因缘果报并非机械的、单向度的、线性的,而是极其繁复的。首先,就生果之而言 ,有一、三、四、五乃至十、十二、二十等等,或曰随说、观待 、牵引、生起因、摄受、引发、定异...不 具备,便不能生果。再如,就历时性而言,业之果报又分为:a、“善恶始于此身,即此 身受”的“现报”;b、“来生便受”的“生报”;c、“或经生、三生、百生、千生,然 后乃受”的“后报”。现报即现世...

    任宜敏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8453990567.html